巴以冲突产生的蝴蝶效应开始了!
2023年10月7日,巴以冲突再度爆发,谁也没料到,这把战火不只烧在加沙,还在千里之外的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掀起滔天巨浪。
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让全球航运乱了套,苏伊士运河几乎“停摆”,油价蠢蠢欲动,全球经济都捏了把汗。
这场蝴蝶效应从加沙开始,震动全球供应链,背后藏着多少博弈和代价?
阿卜杜勒-马利克·巴德鲁丁·胡塞出身什叶派扎伊迪家族。
他的哥哥侯赛因·胡塞在1990年代创立了安萨尔·阿拉组织,目标是复兴扎伊迪教义,抵御也门政府和沙特的影响。
2004年,侯赛因在与政府军的冲突中丧生,年仅25岁的阿卜杜勒-马利克接手领导。他迅速整顿组织,召集追随者在萨达省的山地中集结,训练武装人员,囤积武器。
2014年,他的部队攻占也门首都萨那,推翻了政府,迫使总统流亡。胡塞武装控制了也门西部多个省份,包括战略要地荷台达港。
2015年,沙特领导的联军对也门发动空袭,试图削弱胡塞势力,但阿卜杜勒-马利克通过灵活的游击战术稳住阵脚,利用伊朗提供的导弹和无人机技术,多次袭击沙特边境目标。
联合国安理会将他列入制裁名单,指控他威胁也门和平,但他的影响力不减反增。
到2023年,胡塞武装控制了也门约三分之一的领土,涵盖红海沿岸的重要港口。
阿卜杜勒-马利克抓住巴以冲突的机会,公开支持巴勒斯坦,命令部队袭击红海商船,试图通过扰乱航运向以色列施压。
他的决策让胡塞武装从地方势力跃升为影响全球航运的变量,也让红海危机成为国际焦点。
2023年10月7日,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对以色列发动突袭,导致约1200人死亡,250人被劫持。
这场冲突点燃了中东的火药桶,迅速外溢到周边地区。远在也门的胡塞武装迅速表态,宣布支持巴勒斯坦,并从10月18日起对红海商船发起袭击。
他们先是向以色列发射了5枚导弹和14架无人机,但被美军和沙特拦截。随后,胡塞武装将目标转向红海航线,尤其是曼德海峡,袭击与以色列相关的商船。
11月19日,胡塞武装劫持了“银河领袖号”货轮,这艘由日本运营、与以色列富商有关的船只被扣押,25名船员沦为人质。
12月3日,他们又向三艘商船发射导弹,其中“团结探索号”轻微受损。美国海军卡尼号驱逐舰击落三架胡塞无人机,保护了商船,但红海局势已岌岌可危。
胡塞武装在一个月内发动了100多次袭击,涉及35个国家的船只,严重威胁全球航运安全。
全球四大航运巨头丹麦马士基、德国赫伯罗特、瑞士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海运,在2023年12月16日宣布暂停红海航线。
这四家企业占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的53%,他们的决定让苏伊士运河的吞吐量急剧下降。
2024年1月1日至11日,仅544艘船通过运河,同比减少30%,收入锐减40%。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,是全球12%的贸易通道,每年运送价值1.2万亿美元的货物。
一旦受阻,商船只能绕道非洲好望角,航程增加两周,额外航行3000至6000海里,运费翻倍,保险费用暴涨。
这场危机不仅影响集装箱运输,还威胁到阿拉伯海的石油运输,全球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经过此地。
油价因此波动,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23年12月一度上涨8.9%。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指出,红海危机可能让全球通胀重新抬头,尤其对依赖中东能源的欧洲国家影响更大。
相比2021年长赐号搁浅六天的混乱,这次危机持续时间更长,影响更广,全球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。解决危机的路子有三条。
第一,巴以冲突结束,胡塞武装停手,但2023年底的局势表明这几乎不可能;
第二,沙特等周边国家通过外交谈判缓解危机,比如与胡塞达成利益交换,换取停火;第三,组建多国护航舰队,类似当年索马里海盗时期的护航行动。
2023年12月18日,美国宣布“繁荣卫士”行动,联合英国、法国等国护航,但胡塞武装毫不退让,甚至在12月31日击沉三艘快艇,与美军直接交火。
中国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可控。国内生产商表示,绕道好望角虽然增加一周航程和油费,但苏伊士运河的通行费也不便宜。
中欧班列成为替代方案,2023年全年运送货物190万标箱,同比增长18%。
俄罗斯借机推广北极航道,夏季冰层融化时通航,费用低于运河通行费,但每年仅7至9月可通行,需破冰船支持。
2024年1月12日,美国和英国对胡塞武装目标发动空袭,打击也门西部的武器库和训练营。
胡塞武装进行反击,于2月19日袭击一艘英国货轮,3月10日用无人机攻击美军航母编队,显示其非对称作战能力。
2月19日,欧盟启动“盾牌”护航行动,军舰在红海巡逻,拦截无人机和导弹,但成本高昂,效果有限。
苏伊士运河的损失持续扩大。2024年4月,运河月收入降至5.751亿美元,同比下降36.5%。全年收入从上一财年的94亿美元跌至72亿美元,埃及经济承压。
运河管理局推出折扣和维修服务,试图吸引商船,但许多企业仍选择绕道好望角。
红海危机还推高了全球通胀,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警告,航运成本上涨可能传导至消费品价格,尤其影响依赖进口的国家。
胡塞武装的攻势在2024年持续。
4月27日,他们袭击英国油轮“Andromeda Star”号,造成燃油泄漏。同月,他们击落一架美军MQ-9无人机,显示其技术能力。
2025年3月,美国加大空袭力度,目标包括胡塞的雷达和导弹系统,但平民伤亡增加,引发国际批评。胡塞武装则利用山区地形,分散部署,躲避打击。
2025年5月,美国与胡塞武装达成停火协议,双方承诺停止敌对行动。
胡塞释放“银河领袖号”船员,红海袭击停止,商船逐步恢复通行。苏伊士运河的货轮流量回升,码头重新忙碌起来。
联合国特使抓住机会,推动也门和平谈判,胡塞代表与也门政府讨论权力分配。
阿卜杜勒-马利克通过视频参与谈判,保持对也西部的控制。他的部队继续在萨达省活动,维持地方影响力。
这场危机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。苏伊士运河的恢复缓解了部分压力,但中欧班列和北极航道的兴起显示了航运格局的变化。
红海危机还加剧了中东的地缘博弈,美国的军事行动被指针对伊朗的“抵抗轴心”,而伊朗否认直接参与。
胡塞武装的行动让以色列的埃拉特港收入下降85%,但也门自身经济受损,80%粮食依赖进口,运费上涨推高物价。
从加沙的战火到红海的危机,巴以冲突的蝴蝶效应震动了全球。
参考资料:
1、回眸2024·国际风云丨乱局难解,中东和平阻碍重重 中国青年网 2024-12-28
2、巴以冲突外溢效应日益显著 美或加大力度支持以色列 中国经济网 2024-11-23
热点资讯/a>
- 球迷都想错了!CBA球员揭秘NBA,杨瀚森根本不用学姚明
- 王欣瑜止步第2轮,温网单打签表中已无中国网协球员
- 微软游戏部门负责人回应裁员:整体投资组合战略未变
- 20世纪最优美的F1(银石赛道上的玛莎拉蒂250F)
- 旺仔小乔VS霞琪婷:动漫解说大揭秘!